(转摘)
https://mp.weixin.qq.com/s/7EB3zbCNRK91b-WbcuEOjA(原文)
导读:与枯燥沉闷压抑的氛围相比,从十年浩劫中苏醒,从混沌迷茫中回归人性,迎来百花齐放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堪比诸子百家的先秦与大师辈出的珉国,虽然短暂如昙花一现,但留给人们美好的记忆和永远的怀念。
因为短暂,所以今天的人们每每念及,无不唏嘘慨叹。
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到美国进行了九天的正式访问。访美期间,74岁高龄的邓小平参加了80多场活动。当时,美国多家媒体将邓小平访美形容为“刮起了邓旋风”。
1979年1月29日晚,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邓小平出席卡特总统为他特别准备的欢迎晚会。邓小平向2000多名观众挥手致意
1979年1月29日晚,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邓小平在欢迎晚会演出结束后上台亲吻美国国家儿童合唱团的小演员
从此,中国步入80年代!
八十年代,是一个烟火与诗情迸发的年代,是一个开放包容,充满情怀的年代,一个思想自由百花争艳的年代。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八十年代,必记本以为这三个词可能比较合适:年轻---真诚---单纯。
八十年代的激情、浪漫、理想主义,成为知识分子及普众心中的乌托邦。
八十年代,犹如朱自清先生在三十年代写下的《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那时的生活是慢的,人们的要求是简单的,笑容是真实的,爱情是美好的。
那是一个许下诺言就会铭记一生的年代,那是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岁月深处。
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以文化精英作为主要驱动力的年代,在那个时代文化精英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眼界比较开阔的一批人,一方面将很多国外的哲学思想、文化思潮、文学写作方式引领进来,另一方面也是从中国漫长历史中寻找可以与外国抗衡的写作资源、寻找自己文化历史的再叙述。所以毫无疑问八十年代是文化界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文化精英则是文化界中的领头羊。
八十年代,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是不可复制的美好时代,在开放包容的大潮中,涌现了一大批作家、诗人和学者。
那是一个有真正文学的时代。
八十年代的文学显示了眼花缭乱的风格。尽管如此,许多批评家还是共同认为,启蒙主题是八十年代文学的切入点。无论是朦胧诗、“伤痕文学”还是再现改革开放带来的种种戏剧性情节,包含了打破传统的神话与解放思想的冲击。“文明与愚昧的冲突”成为八十年代文学的一个众所周知的概括。有趣的是,八十年代文学想象的主体包含了多种性质迥异的理论资源。尽管这些理论资源谱系各异,甚至彼此冲突,但是八十年代文学一律照单全收,无疑是长期封闭形成的文化饥渴强烈所致。
从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到改革文学,涌现了王蒙、张贤亮、路遥、刘心武、贾平凹、张承志、谌容、丛维熙、余华、苏童、方方、陆文夫、韩少功、冯骥才、储福金、王安忆、张抗抗、史铁生,等等一大批著名作家,既有反思过去,思索当下,还有展望未来,可谓朗朗星空,星斗灿烂,熠熠生辉,令人惊叹。
2
八十年代,那是一个有充满感性情怀和理性批判的诗歌年代。
在万物复苏大地回春之际,面对充满希望的明天,那些沉寂的诗人开始思考人生和憧憬理想。
诗人的梦都在八十年代,关于理想,关于爱情,还有读诗的时候,身边妩媚的眼神。在九十年代物质化没有到来之前,一壶烧酒可以结识一辈子的朋友。
北岛的冷峻《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舒婷的丰富细腻和清纯明净《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顾城的矛盾和希望《一代人》: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采用他寻找光明。
芒克的纯粹真实《天空》:太阳升起来,天空血淋淋的,犹如一块盾牌。日子像囚徒一样被放逐,没有人来问我,没有人宽恕我。
海子的浪漫和灵性《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随着物质化时代的到来,诗人们的理想国被世俗横流淹没。
北岛在《波兰来客》感叹: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海子的理想幻灭,卧轨自杀;顾城的天空塌陷,与爱人自尽;芒克干起了画画的营生....
诗人已经远走,诗歌已经死亡。
后来,是一个浮躁与喧嚣的时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时代。
3
八十时代,人们挣脱枷锁百废待兴,对外张开怀抱,拥抱一切新鲜的空气和阳光。
那个时代既有佳丽柔情万种的爱情故事,也有侠客仗剑天涯干气云霄的江湖传说。
有琼瑶亦舒的爱情演义,三毛的流浪情节,有金庸梁羽生古龙三剑客纵横江湖的侠肝义胆快意恩仇。
琼瑶的白纱裙随风摇曳,笔下花前月下你侬我侬、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爱情,曾让人如痴如醉,人们在现实世界寻找着纯情故事里的浪漫情节。
琼瑶很多小说都被拍成了观众热捧的电视剧,剧中演员多是帅哥美女,如秦汉林青霞。
而且剧中很多主题曲传唱很广,成为经典。
亦舒的开司米毛衣,总是那么独立小资,笔下男女在故事里海誓山盟荡气回肠,却又无可奈何。
三毛穿着大朵碎花的长裙站在沙漠的风沙里,黑发飞扬,带着吉普赛女人般的流浪气息在四海为家里寻找爱情的归依。与大胡子荷西的那段漫长生死恋,曾令多少在爱中百转千回的人唏嘘不已,也曾唤醒多少人梦中的花开花落和诗与远方。
《橄榄树》也许正是她的文字和传奇一生的写照。
相比柔情似水的爱情故事,一代大侠金庸先生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为我们留下有了另一个江湖。
有人说,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金庸的作品,写透了人生,那些故事人物,某种意义上成为了我们最朴素的正义观、爱情观。许多中国人最朴素的侠义观,来自于金庸。
他的作品能给整个华人世界的读者带来了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金庸的武侠不止是英雄侠客梦,也是人间种种况味。
有人曾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金庸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金庸自己说:大侠我不敢当,但我喜欢那些英雄。英雄代表了人间的正气和担当。
4
八十年代,影视剧同样泛着理想与人性的光芒。
电视剧《上海滩》以快意情仇的江湖复仇故事打动观众,造就了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香港无线电视举办“八十年代十大电视剧集”评选,《上海滩》名列第一位,当之无愧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
由周润发和赵雅芝扮演的主要人物许文强和冯程程更是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黑帽、风衣、白手套的经典“许文强”造型以及梳着两个麻花辫的“冯程程”发型更是成为观众对于那个纯真年代的集体回忆。赵雅芝塑造的冯程程,少女娇羞中带着俏皮,敢爱敢恨,清纯如水,坚强善良,演出了大家闺秀的魅力。周润发传神的表演使得许文强的悲剧气质和悲剧结局激发了观众的同情。演员们的敬业,一颦一蹙,一回眸,一低首,百转千回皆是戏;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演绎出余音绕梁之味。
叶丽仪演唱的那首回肠荡气的主题歌,更使得《上海滩》成为以剧情和表演取胜的典范之作。
…
…
…
告别的年代
https://mp.weixin.qq.com/s/7EB3zbCNRK91b-WbcuEOjA(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