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招聘
e763 壹方广告|手机小虫网 - 扫一扫加微信 手机版联系小虫首页收藏桌面
LOGIN:帐号 密码
JOBAD1广告
JOBAD1广告
FANGAD1
广告
帖号:1916507 打印 浏览:13567

生活大小事,小虫多关注。

本主题由 xiao 于 2024-5-21 20:26 推荐主题
[分享] 西牛麻竹笋:一个关于“剥皮黄金”的故事
“清远农味”百亿产值产业主题作品·西牛麻竹笋·报告文学

西牛麻竹笋:一个关于“剥皮黄金”的故事
文/刘海军



  一、拔节:沉睡在千山万壑里的麻竹笋,正在生发充满向上力量的答案

  等待立夏,等待一场电闪雷鸣的立夏,在清远英德市西牛镇,是人们关心的大事。
  因为,从这天开始,意味着炎炎夏日的开始,雷雨珍珍鸣响,西牛大地一片郁郁葱葱。
  “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
  蚕新教织绮,貂敝岂辞裘。
  酷有烟波好,将图荷芰游。
  田间好读书,新笋万竿抽。”
  宋代诗人薛澄在其《立夏》里,为我们描述了立夏时节竹笋争相破土而出的生动场景。
  夏雷滚过,夏雨淋过,麻竹笋就开始潜滋暗长了。这里,红黄壤土的丘陵延绵起伏,连江(又叫小北江)曲折穿过,笋竹兀自沉默。几场雨过后,幼笋轻盈拔节,随后在盛夏,好像铆足了劲急速蹿升,夜里咯吱作响,像人在猛抻骨头。
  笋节一响,黄金万两。英德市西牛全镇约5.8万人,有3万人从事麻竹笋产业。每天,轰鸣的卡车汇入这座被誉为“中国麻竹笋之乡”主产地的小镇,载走数以吨计的笋,尔后在省道交会处“分道扬镳”——有的西行,为广西螺蛳粉送去最灵魂的配菜;有的北上,成为麦当劳酸笋堡里搅动味蕾的主角;有的跨洋,被端上日本、新加坡、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的餐桌。一年下来,产值接近18亿元。
  与竹笋一同拔升的,还有党委、政府的勃勃雄心——2022年,清远提出力争两年把西牛麻竹笋打造为百亿产值产业。何以跃升?如何转型?正值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发力,浩荡的东风里,沉睡在千山万壑里的麻竹笋,正在生发充满向上力量的答案。

  二、发展:从“野蛮生长”到远销海外,西牛麻竹笋曾经历大考

  缺乏深加工、品牌不响亮,价格波动大,有200多年种植史的西牛麻竹笋曾深深体验到市场的阵痛。
  斩笋日当午。5月中旬,山里的温度逼近30℃。笋农谢文生挥起手中十来厘米长的刀,一手握着笋身,横向一斩,手起刀落,笋也落,汁液顺着刀锋滴落,留下淡黄色的痕迹。听起来,这是条令人满意的笋,“声音脆亮,必定盏食(客家方言‘好吃’之意)。”
  一拍、一斩、一剥,这套行云流水的肌肉记忆传自200年前的祖辈。依照文字记载,清道光年间,英德市已有麻竹笋种植规模,时人称其“概节多枝丛生回枝,叶大如履”。至民国时期,麻竹笋已成为“各区之特产”,享誉颇丰。2005年,西牛镇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麻竹笋之乡”。
  英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奕业介绍,产自英德市的麻竹笋,均统称为“西牛麻竹笋”。目前,全市麻竹笋种植面积已达80万亩,其中鲜笋年产量约105万吨,占全国90%以上;笋干年产量为0.6万吨,出口量占日本笋干市场的95%以上。总产值逼近40亿元。
  作为麻竹笋主产区,西牛镇的种植面积达到20.6万亩,每年输出鲜笋35万吨,笋干0.5万吨。该镇是广西螺蛳粉“灵魂”——酸笋的主要供应地,当地一家企业与广西某螺蛳粉企业的酸笋交易量达到了一年1500吨左右。
  如此可观的产能,绝非朝夕达成。在破土之前,行业与幼笋一样经历了左冲右突、野蛮生长的阶段。这一点,年过半百的谢文生深有体会。他记得,二三十年前,每到斩笋的季节,家家户户都得上山里呆个半载,吃住都在“笋寮”里——这是一种靠树皮和竹子搭成的简易木屋,夏阴凉,冬灌风,大雨一来,满室泥泞。笋农们以“笋寮”为圆心劳作,一边斩笋,一边煮笋。先在大笋锅里蒸煮若干小时,出锅后,用尼龙薄膜装袋,扎好封口。数日之后,薄膜会凝上淡黄的水珠,这是麻竹笋发酵的痕迹。这是用来日后晒笋干的。
  “没办法,当时山上的路还没通,等把鲜笋挑下山,笋肉都糙了,只能就地煮熟。”谢文生解释说。后来,村里的路通了,笋农开个摩托车、三轮车,就能把鲜笋突突突地运下去,“不用整宿整宿呆在山上了。”
  鲜笋不再是市场里的新鲜玩意儿,但对英德而言,发展空间仍非常广阔。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会长黎水清告诉笔者,早些年,西牛麻竹笋几乎都是以原料或粗加工的形式销往广西、四川等地,由当地企业进行精加工后,方流向全国市场。市场终端始终被握在他人手里,产品附加值甚低,价格波动也大。
  谢文生对此深有感触。种笋这么多年,他说自己“一年十几万赚过,一年几万也赚过。”光景不好的年岁,鲜笋收购价甚至跌破一斤几毛钱,人更笋干一样蔫。
  这些来自市场的阵痛,当地政府也有切身感知。2018年尝试申报麻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时,李奕业惊诧地发现,全市竟没有一家省级龙头企业可以牵头实施。“有些企业尽管已经发展了二三十年,但主要以贴牌生产或粗加工为主,自主品牌并不响亮。”这令英德市政府感到焦灼,“必须提上去,必须做起来。”

  三、崛起:打造百亿产业,从“被看见”到“高光”时刻

  建设产业园、注入金融活水、打造种植“模板”,活力正源源不断注入西牛麻竹笋。
  市场是一点点掘出来的。2018年,当螺蛳粉在互联网的东风里突飞猛进,作为“灵魂”酸笋的原料供应地,西牛麻竹笋也开始一路飙升。巅峰时期,产值一年可增三成有余。
  这是黎水清不曾料想过的速度。他形容,西牛麻竹笋就像是被突然推到了聚光灯下,“一下子就被看见了。”
  而接连出台的政策,则成为照亮产业发展的最强光。2018年,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强调“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英德顺势而动,当年就着手启动英德市麻竹笋产业园申报工作,西牛镇随后启动镇域产业园建设。目前,前者已成功入选2023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
  两大产业园直指西牛麻竹笋的短板——深加工环节。“只有深加工做起来了,产业链条才能稳定下来。”李奕业解释,“比如今年鲜笋的收购价是1.2元/斤,尚算正常,但明年可能又跌到五六毛。一年一波动,农民的信心不稳定,产业如何持续发展?”
  源源注入的金融活水,也在撬动第二产业发展。2022年初,英德市农业农村局、英德市麻竹产业协会与英德市农商银行三方签订了《麻竹产业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英德市农商银行推出授信20亿元的产品“金笋贷”,用于支持麻竹笋企业、农户的资金需求,可覆盖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一年下来,已累计发放涉竹笋贷款2193笔,总贷款金额达到3.08亿元。
  黎水清正是“金笋贷”的受益者之一。“贷了1000多万投入生产,半年就赚回来了。”他说,这速度还不够快,“我们协会有家企业贷了300万,两个月就回款了。”
  科学种植,是英德打出的第三张牌。时下,支撑笋农在山里大刀阔斧的,仍是200年来祖辈口耳相传的种植经验。“如何施肥?如何修剪?一兜竹要留几棵母竹?多少年淘汰一次?这些很关键,但也很缺乏。”
  李奕业认为,推出一个种植“模板”很重要。他设想过,原来鲜笋平均亩产约1.5吨,那么,经过科学种植,这个数字能不能往上提个两三千斤?
  这个愿景并不遥远。西牛镇副镇长陈伟锋告诉笔者,西牛镇已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了148亩麻竹笋试验基地,尔后,又在小湾村规划建设了“麻竹笋产业跨村组连片示范基地”,面积扩至2000亩。对于后者,西牛镇寄予更高期待。“我们在基地启动了林下经济项目建设,探索在麻竹林下规模化养殖清远鸡。”
  2022年,西牛麻竹笋迎来“高光”时刻——清远市官宣打造五大百亿农业产业,西牛麻竹笋位列其中,与声名在外的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丝苗米齐名。
  与笋打了半辈子交道,黎水清从没这样惊喜过。他直观感知到,党委、政府对麻竹笋的支持力度,就像盛夏突围的竹笋一样,一日比一日高,“前所未有。”西牛麻竹笋,不再是低调寡言的“剥皮黄金”。

  四、腾飞:深加工“跨界组合”,老产业迸发新活力

  专攻深加工,擦亮新品牌,越来越多的人和钱汇入这片剑指百亿产值的“蓝海”。
  崛起的麻竹笋给英德注入了新希望,也照亮了新面孔。眼尖的谢文生留意到,进出镇子的年轻人明显变多了。
  英德人江斯娜就是2019年回来的。这个毕业于湖北大学农业推广专业的姑娘,在祖祖辈辈的劳作里看到了麻竹笋的另一面:回款周期快、种植难度低、体量足够大、政策支持多。“这很nice。”她决定回乡。2019年11月,由5名年轻人担任骨干的“广东大西牛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此组创而成。类似的人不在少数。江斯娜介绍,“单我们企业,员工平均年龄32岁。”
  麻竹笋带回年轻人,年轻人则带回比麻竹笋更加新鲜的东西,比如天马行空的想法。江斯娜团队琢磨过,麻竹笋“靠天吃饭”的情势不可维持,如此巨大的产能,必须通过新的形式和销售抵达更广大的消费端。改变势在必行。
  “跨界组合”的点字,就是在这时冒出来的:将英德红茶裹入麻竹叶,做成小巧的竹叶粽子茶;或者与本土豆腐品牌联手,做成低卡低脂肪的笋丝豆干,受到年轻女性群体欢迎。这两年,团队还把心思转到包装上,“能不能把国潮和文创的要素融进去,做点新的东西出来?”
  相较之下,“老将”胡兵安的打法则要谨慎些许。这名来自湖北的中年人,在2021年被西牛麻竹笋吸引而来,与当地人合作创办了“英德华笋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专攻麻竹笋深加工,春节前夕,第一批产品已经生产出来,有红油笋、笋干和山椒脆笋等即食食品,销量还不错。但胡兵安不打算做太快,“先练兵,看看市场的反应。”
  本地人、外地人,形形色色的面孔涌入小城,带来了活力,也带来竞争。年过六旬的曾启煌是英德市全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无形的压力笼罩着他,“不搞品牌不行的,拼不过人家。”他告诉记者,合作社投资了600多万,预备今年开设一个厂,机械已经备下。“产品我都想过了,红油笋、鸡丝笋,就做深加工。”
  越来越多人和钱汇入这片剑指百亿产值的“蓝海”。仅西牛镇一镇,麻竹笋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立59家,家庭农场及麻竹加工作坊多达200多个,1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若扩至全市,数字还要往上再翻上几番。“实现百亿产值,没问题的,很快的事情。”黎水清乐观地估计。

  五、活力:热潮之下,西牛麻竹笋拟扬帆“出海”

  “西牛麻竹笋”名声越来越响亮,企业家们试图将这条路走出更多新意。
  没人能否认,西牛麻竹笋正在经历一股热潮。
  这两年,社交平台上西牛麻竹笋的“带货笔记”越来越多,走进大城市便利店,即食笋制品依次铺开,产地正是英德。6月笋季到来,英德市内的高速公路上多了很多大卡车,汁水丰沛的鲜笋、脆中带韧的笋干、口味咸辣的笋制品,将被输送往全国乃至世界多地的餐桌。
  麻竹笋带来的财富肉眼可见。
  靠着百亩笋林,谢文生在镇上盖了一栋两层高的小洋楼,市里也买了一套,他说“很知足”。数据显示,英德全市麻竹笋从业人员已超8万,仅麻竹笋一项,种植户年收入可达15万元。
  在英德,从麻竹笋产业链的顶端至末梢,希望跟山峦间的雾气一样升腾。
  江斯娜团队曾在一次直播中创下了4小时卖出10万包即食麻竹笋的成绩,“基本盘相对稳固了”,下一步,这几名年轻人想转战跨境电商,扬帆“出海”。
  胡兵安则瞄准了预制菜里的巨大商机。他盘算着,能不能把麻竹笋跟海里的鱼、地上的鸡结合起来,也加入这个赛道。
  “老骥伏枥”的曾启煌则准备去一趟广西,“跟螺蛳粉厂家谈一谈,打打前站。”黎水清也希望把自家企业的规模再拓一拓,“毕竟前景这么好。”
  一拍、一斩、一剥,笋农谢文生的生活仍充实而具体。“世界的变化可真快啊。”5月的山间,谢文生如此感慨。在他面前,栽下不久的笋苗在地里攒着劲儿,探出尖尖的头。“很快就会长好了。”大地最雄浑的力量就是万物的生长,对此,他笃信不疑。

  六、愿景:小城再出发,朝百亿产业迈进

  百亿产值的目标在前。值广东“百千万工程”发力之际,西牛麻竹笋产业如何做大、做优、做强?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清远市、英德市以多举措促进麻竹笋产业发展。
  金融支持方面,清远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清远市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西牛镇试点)实施方案(试行)》《清远市西牛麻竹笋产业发展风险补偿资金(西牛镇试点)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目前已有4家企业获贴息贷款放款1550万元。英德市除出台“金笋贷”外,还与多个单位创新推出西牛麻竹笋价格指数保险,提高重点区域麻竹笋抵抗价格波动风险能力。根据计划,首批保险目标在西牛镇推广试点承保10000亩。
  标准化方面,英德市已针对麻竹笋产业的全链条确定了15项相关标准,不日即将公布。另据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的发展规划,落地于西牛镇的西牛麻竹笋产业展示中心,目前已完成项目建设。
  时下,英德市正大力发展麻竹笋百亿农业产业。英德市已确定2023年新增麻竹笋种植面积20万亩的目标,目前总面积80万亩,实现24个镇(街)全域分布种植。
  清远日报签约诗人罗东文先生曾赋诗曰:
  “山里黄金竹海潜,绿风催化冒尖尖。
  举炊烹饪佳肴出,何日君来共品甜?”
  这个夏天,我们在等——等风,等雨,也等你,相约中国麻竹笋之乡——西牛,共赴一场心心念念的麻竹笋之宴!

  作者单位:英德市网络舆情信息中心
  联通地址:英德市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主楼8楼827室
  联系电话:13631055789、0763-2226069




西牛麻竹笋·创作手记
文|刘海军



  英德市西牛镇,是我念兹在兹的家乡。这里,夏天高温多雨,红黄土壤酸碱度适中,特别适宜麻竹笋生长。作为土生土长的西牛人,从内心上,我对西牛麻竹笋一往情深。

  2022年,清远市委市政府提出力争两年把西牛麻竹笋打造为百亿产值产业。西牛麻竹笋,何以跃升?如何转型?如何乘着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浩荡春风,实现从“被看见”到“高光时刻”的大步跨越?这是我工作之余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其间,机缘巧合,我有幸与媒体同行林少娟、麦洁莹等,深入山岭竹林、田间地头、生产厂家和行业领域,进行深入的调研采访,力图全面、系统、深入了解关于西牛麻竹笋的点点滴滴。根据掌握的素材,我们撰写了这篇展现西牛麻竹笋风采的报告文学《西牛麻竹笋:致富路上的“剥皮黄金”,螺蛳粉里的“灵魂伴侣”》,分“拔节”“发展”“崛起”“腾飞”“活力”“愿景”六个章节,用文学的语言讲述西牛麻竹笋前世今生的真实故事,算是对家乡的一种感情和文字的交代。

  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南方都市报林少娟、麦洁莹、杨小旻等老师的鼎力支持和热情帮助。借此机会,特别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送鲜花(0)|扔臭蛋(0)
我家的笋山5毛钱一斤时租出来了,谁知道过了一年竹笋就涨价了!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若想自己发表的主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请取个好标题。
FANGAD1广告
JOBAD1广告
FANGAD1
广告
送鲜花(0)|扔臭蛋(0)
请问几位老师:以前收笋时节,笋农要住在山里半载,这“半载”是多长时间?
笋农种下笋苗,这“笋苗”是什么时候破土而出的?
报告开始说,只等立夏的雷雨,竹笋就可破土而出。。。
农谚:正月竹,二月木,讲的是最佳种植时机,传统种竹,种的是一两年期的竹头,因为生命力旺盛。还真没有听过种“笋苗”的,请恕孤陋寡闻。

提示:本帖最后由 sirenqiye 于 2024-5-22 09:52 做过手脚,嘿嘿...

送鲜花(0)|扔臭蛋(0)
请问几位老师:以前收笋时节,笋农要住在山里半载,这“半载”是多长时间?
笋农种下笋苗,这“笋苗”是什么时候破土而出的?
报告开始说,只等立夏的雷雨,竹笋就可破土而出。。。
农谚:正月竹,二月木,讲的是 ...
原帖由 sirenqiye 于 2024-5-22 09:50 发表
回复:你咪以为你年纪一把就乜嘿都懂先得噶,乜你都要认屎认屁一番。
送鲜花(0)|扔臭蛋(0)
今年笋价要腰斩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若想自己发表的主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请取个好标题。
AD广告
西牛缺少麻竹笋深加工工厂
送鲜花(0)|扔臭蛋(0)
这个时候,希望政府以及文广新局能够站出来,牵头策划一些关于麻竹笋的“全笋宴”,“麻竹笋研学之旅”,“我来体验砍笋之乐”等等相关主题的农文旅活动,加大力度对外广泛宣传,我们英德的乡村振兴成果跟江浙贵州等先行省份差距太远了!热烈期待家乡发展越来越好,英德城乡的建设越来越美!
送鲜花(0)|扔臭蛋(0)
需审核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选项 [+]打开

自动排版 预览一下 恢复数据 清空内容 [按Ctrl+Enter发布]
小提示:为防止内容意外丢失,发表内容较长时请先保存。

声明: 小虫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其内容不代表社区的观点和立场.
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经过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

发展建议 | 每天进步 | 举报制度 | 管理员:xiao
联系合作 - 咨询手机:(微信同号)张先生 QQ:8813510(注:合作)
公安部备案号: 441881020010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