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招聘
e763 壹方广告|手机小虫网 - 扫一扫加微信 手机版联系小虫首页收藏桌面
LOGIN:帐号 密码
JOBAD1广告
JOBAD1广告
JOBAD1
广告
帖号:1772785 打印 浏览:40465

生活大小事,小虫多关注。

[原创] 我所知道的沙坝中学22年变迁史
“亲历·亲见·亲闻”文史资料研究选题

我所知道的沙坝中学22年变迁史



文/刘海军



  沙坝,“中国麻竹笋之乡”主产区——英德市西牛镇下辖的一个片区,我魂系梦绕的故乡。

  我是土生土长的沙坝人,籍贯地为英德市西牛镇沙坝村委会沙塱村民小组。我的小学、初中阶段读书求学均在沙坝。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一站,也是在沙坝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沙坝中学)。包括之前代课一年,我前前后后在沙坝中学工作了9个年头,对其感情之深厚,超于一般人。

  2002年8月,英德市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原沙坝镇并入西牛镇。此前的2001年8月,按照相关工作部署,沙坝中学相应并入西牛中学。至此,在运行了整整22年之后,沙坝中学完成其特定的历史使命,消失在英德市教育版图中,成为沙坝人民特别是沙坝中学教职工的一个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

  作为亲历者、亲见者、亲闻者之一,我常常在想,对沙坝中学22年的发展经历和办学终结,如果我们这一代知情人不及时进行收集整理,恐怕以后就会湮灭在历史长河里而鲜有人知了。写成可资留存的文字史料,为后来者研究这一段历史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时间迫切,任务繁重,意义深远。

  需要特别说明这样一个特殊背景。撤并期间,由于组织人事变动、档案资料管理不规范、缺乏专人负责对接跟踪、衔接过程“中梗塞”等种种原因,导致沙坝中学原有档案资料几乎丧失殆尽,可供查阅的资料几近空白。这些不可复制的资料严重缺失,给了我们一个非常深刻的教训。幸好,得知我要撰写关于沙坝中学变迁史的文稿,曾在沙坝中学工作过的新老同事陈阳新、刘祚珍、陈阳修、熊伙培、廖朝远、刘建强、刘文东、何建珍、谢少芳、陈雪芳、陈国苗等老师,以及长期担任沙坝小学校长一职的刘水华同志,及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线索,进一步拓展了史料架构空间,丰富了文本写作内容。借此一并表示诚挚感谢!

  一、沙坝中学历史沿革

  要了解沙坝中学的历史沿革,沙坝镇的历史变迁是一个绕不开的章节。

  我们现在所说的沙坝,不仅仅是指沙坝村委会,实际上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沙坝片区(或称沙坝单元),即原沙坝镇所辖区域,涵盖沙坝、石角坑、金峰、黎沙、楼子角、冲面、兴塘七个村委会。后来西牛镇实行农村综合改革,对相关村委会进行调整合并,冲面并入沙坝称作沙坝村委会,金峰并入石角坑沿用旧称石金村委会,楼子角并入黎沙沿用旧称黎沙村委会。至此,沙坝片区只有沙坝、石金、黎沙、兴塘四个村委会。

  1980年,沙坝从西牛镇析出,设立镇级建制,先后经历了公社、区公所、乡、镇的行政建制。2002年8月,由于英德市行政区划调整,在阔别了22年后,沙坝镇重新回归西牛镇怀抱。

  沙坝中学设立于1983年,校址在沙坝街尾,原沙坝收购组材料堆放场一带。其前身是1979年秋设立的沙坝中心小学附设初中部,办学规模为初一、初二两个级各一个教学班。1981年9月起,沙坝中学开办初三级。

  当时,沙坝中学附设初中部教学楼大有来头。

  这是一幢建于1910年的楼房,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精华,充分彰显民国建筑风格。它一幢两层,砖混结构,占地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坐南朝北走向,背靠狮爪岭,面向西牛镇第二高峰金子顶山,左边是沙坝村的水田,右边是九龙-水边河沙坝段,当地人习惯称作狮爪脚。整幢建筑分上下两栋,每栋各有四间大教室,左右连廊,一楼东西两面各设有一个侧门。东面一条台级连接一二楼。二楼通过连廊连通所有房子,地板有混凝土砌成、木板铺设两种。屋顶用桁架架设,最粗的桁架材质为杉树,最大的直径达七八十公分。墙体用粘土、熟灰沙、黄糖混合夯实,坚固厚实。天面用青瓦盖顶。



  这座建筑非常漂亮,有拱门与开间,有柱式与连续圈,有装饰与雕刻,有室外廊道。它立足中国传统,弥补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不足,吸收了西方建筑的优点和长处,以砖石结构为主,木结构为辅,同时保留了很多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元素,显得更加包容扩大,形式简约,造型典雅。

  1982年5月12日,大洞、沙坝一带遭遇了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山洪水灾,造成当地大量夯土房、泥砖房倒塌。该建筑虽被洪水浸泡数日,仍安然无恙,经受住了严峻考验,足见其建筑质量之好。

  1982年,在教学楼的左侧靠近山边的一端,建了一排5间砖木结构平房,用作教职工宿舍,时下被附近村民租住;靠近溪边的一段,建了一排4间平房,用作教室,现已拆除。1992年,沙坝镇教办办公楼建成,是一栋3层6套的楼房,外墙浅黄色,独具一格。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沙坝中心小学与附设初中班在同一个区域上课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也不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和管理。在此背景下,1983年,沙坝中学独立设置,搬至一溪之隔的对面另起炉灶。刘诚贵、刘远朝等老师参与了筹建工作。



  教室从最初的一栋一层4间,到1995年8月的一栋三层12间,二楼右侧设置住校学生男女大宿舍各一间。教师单间宿舍只有一幢两层共8间。那时候,很多本地离家近的老师,都因为分不到宿舍而回家吃住。外地的老师,在中学这边住不下,还得住到对面沙坝中心小学二楼用木板隔开的单间房间,没有自来水,没有厨房。后来,由于班级和教师增加,学校想方设法在沙坝街原沙坝收购组和沙坝村委会办公楼、沙坝粮管所等处,租用了一些房子作为教师的宿舍。而沙坝大粮仓则一度成为住校男生的集体大宿舍。

  一座小桥,把沙坝中学与沙坝中心小学连成一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相依。

  沙坝中学校园是开放式的,没有围墙、没有大门,路人可四处通过。该校区是下坑片区通往沙坝街区的必经之路。如果恰逢圩日,挑着柴炭竹木、笋干木耳、鸡鸡狗狗的村民队伍就从教室门口穿行而过,浩浩荡荡,谈笑风生,蔚为壮观。特别是收晒时节,教学楼前面唯一的篮球场,更是成了附近村民晒笋、晒谷、晒薯干的主要场所。

  上坑片区去市场的另一条路,从教学楼背后的田心村,依次经过旧粮仓围墙、水巷口、食品站屠宰场后,到达市场。

  在学校教师宿舍右侧,建有师生厨房,生活用水是从沙坝中心小学背后的山上引来的清清泉水。学校请了一个工人,其主要职责有两项:一是负责煮住校老师的饭,一是负责烧柴蒸学生的饭菜。

  1993年6月14日,沙坝中学新校区动工建设。校址选择在龙屈河左岸、沙坝渡口东岸、沙坝木材站对出的滩涂上。这原是大围村的一片水田,因长期受洪水袭扰,后变为一片滩涂。

  沙坝中学新校区由潮汕建筑商方娘宝带资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主体建筑于1995年8月底完工,并顺利通过验收交付使用。

  1995年9月新学期,沙坝中学终于实现期盼已久的整体异地搬迁。

  1995年8月建成之初,沙坝中学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3333.4平方米,建有教学综合大楼一栋,共有四层,每层四间,建筑总面积1494平方米,内设标准教室、行政办公室、会议室、校务室、仪器设备室、理化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器材室等配套功能室。建设教职工宿舍楼一栋一层2套,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一栋4层32间,建筑面积1232平方米。规划建设标准篮球场2个,运动场一个。1995年秋,顺利通过了英德市“普九”工作检查验收。



  1995年秋至1998年冬,在沙坝镇党委、镇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沙坝中学相继完善了200米运动场、100米直跑道、400米环形跑道、标准篮球场、露天舞台、围墙、校门、教工宿舍、水泥硬道、校园路灯、学生厨房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教学仪器、体育器材、体育场地、图书资料等硬件,已达到省规定的农村二类学校的标准要求。

  特别要提及的是,教学楼前面的运动场,建校之初,全是砂石滩涂,全校师生硬是靠着肩挑手抬,从离学校七八百米远的华珠村对出的河边草地上挖来草皮,一块一块种在沙土上,次年便绽放了绿意茵茵。校园绿化面积达40%。这一方土地,由于凝聚了师生的大量心血,显得“寸草寸心寸寸情”!

  2001年8月,沙坝中学并入西牛中学。至此,沙坝中学前后共走过了22个春秋,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一段渐行渐远的历史。

  从2001年9月开始,沙坝中学校址正式成为沙坝小学校园。




  二、沙坝中学历任领导班子名录

  沙坝中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壮,一路走来,每一个成长发展的足迹,都离不开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离不开沙坝镇党委镇政府的强力支持,离不开沙坝镇教办历任领导班子的关心、关怀和关爱,离不开沙坝镇1.1万乡亲父老的鼎力支持,更离不开历年来沙坝中学全体师生的筚路蓝缕和胼手胝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沙坝中学历任领导班子,在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都以“任重而道远,鞠躬而尽瘁”的责任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岁不我与、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紧迫感,心无旁骛、凝心聚力抓好学校建设和管理,为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为铭记历史,熟悉乡情,了解校情,方便阅读,现将整理后的沙坝中学历任班子成员名单列表如下:

1979年8月-2001年7月沙坝中学历任班子名录






  

二、沙坝中学历任教师名录



  “铁打的学校,流水的教师”。从1979年8月到2001年8月,在22年的办学过程中,与其他山区农村中学一样,沙坝中学教师的更替调整也比较频繁。

  在当时的条件下,沙坝中学不断有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老师分配到校任教,这些科班出身、综合素质好的师范院校毕业生,无疑是沙坝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他们同心同德,众志成城,共同撑起了沙坝教育事业的一片蓝天。

  尽管如此,师资不足困扰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瓶颈依然存在。于是,在这个夹层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代课教师,他们同样为沙坝中学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青春力量。这些代课教师,有些是大学毕业,未能入编成为公办教师;有些是高中毕业,高考后未被高等院校录取;有些是高考失意,又不想再复读,某些学科又比较出色(比如英语学科),想过渡一下,来年再考。代课教师又分县代课和镇代课,县代课即英德市教育局聘请,其工资由县级财政差额拨款,镇级配套;镇代课由镇聘请,由学校负责筹措并支付工资福利。从1982年8月起,至1998年8月英德市统一辞退民办、代课老师之前,为缓解师资不足的问题,沙坝中学在不同时间节点,前前后后总共聘请了20多位代课教师。这些代课老师与广大公办老师一样,兢兢业业、工作勤勉、诲人不倦、尽职尽责,为沙坝中学的基础教育默默耕耘默默奉献。后来,其中不少人通过个人努力,经过各种严格考核,成功跻身公办教师行列。一些人选择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同样在各自领域干出了一番出色出彩的业绩。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因为个人和工作原因,更主要的是随着沙坝中学的撤并,该校原来的教师像星星一样,散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在教书育人的园地上,继续发光发热发挥正能量。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语)。为褒扬沙坝中学教师群体的嘉德懿行,笔者整理了这份教师名录。笔者坚持的初衷有四点:一是凸显真实性,力求客观、全面、真实、准确,凡在沙坝中学任教过的,不论时间长短、不论任教科目、不论是否健在,一并录入,力求做到应录必录;二是凸显整体性,该名单囊括了在编教师、代课教师、临聘教师;三是凸显真实性,所有名单按梳理时间排列,排序不分先后,统计时间截止至2021年6月8日;四是凸显权威性,坚持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后来者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文字材料。

(请点击放大查看)







 

  在行政区域和教学布局调整的宏大社会背景下,沙坝中学不再是铁打的营盘,教师们根据组织安排和工作需要,成为了“流水的兵”。值得一提的是,凭着在沙坝山区基层教学一线的历练磨砺,以及个人的勤奋努力,他们的意志品格得到了锤炼,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绝大多数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长袖善舞,大部分成长为业务骨干,取得了比较好的工作业绩,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借此机会,笔者向所有在沙坝中学奋斗过的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三、沙坝中学外省籍教师的使用和培养

  1994开始,英德市大力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缓解“普九”专任教师师资不足问题,英德市积极实施“招师”计划,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引进数量庞大的教师,充实到全市各中小学校,补齐师资严重不足的短板。1994年8月至1999年9月,英德市教育局分配到沙坝中学的外省籍教师一共有13位,他们分别是来自湖南的陆祥胜、何建珍、邹善清、唐学明、谷红球、范美琴、李华宾、王秀荣、李妍霞、李瑜、伍永忠、关武明,来自湖北的罗体政。

  跟本地教师一样,这些外省籍绝大多数都热爱山区教育事业,师德师风高尚,思想表现良好,工作积极肯干,同事关系融洽,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而兢兢业业、忠于职守、挥洒汗水、辛勤工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还要克服语言、生活、家庭等各方面的困难,扎根偏远山区教学一线。这些教师,以自己的师德风范和工作业绩,受到了全校师生的欢迎和肯定,同时也得到了全镇乡亲父老的称赞。

  在使用和培养外省籍教师方面,沙坝中学探索总结出了“五要五不要”的实践经验:一是要真诚共事、彼此尊重、以礼相待、感情到位,不要排外歧视、心存偏见;二要热情关怀,替他们排忧解难,生活上关心到位,不要冷若冰霜漠不关心;三要共同切磋教学技艺,业务上培养到位,不要单打独斗,各自一套;四是要敞开党组织大门,吸收先进教师,政治上关心到位,不要只顾本不培源;五是要用人唯才是举,发挥才干到位,不要排外在成人才资源浪费。

  沙坝中学使用和培养外省籍教师的做法,得到了清远、英德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清远市教育委员会(现清远市教育局)主管主办并于1997年9月编印的《清远市中学教师论文集(英德专版)》,对其进行了总结推介。

  四、沙坝中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情况

  根据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工作部署,1999年9月,沙坝镇人民政府对本镇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进行了自查,并形成了《沙坝镇巩固“普九”九年义务教育自查总结汇报》。汇报显示,该镇人口为10692人,农业人口10412人,常住人口8796人,七个行政村,96个村民小组,1998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600元,年人均财政收入131.7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669元。

  沙坝中学共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4人,有教职工33人,其中专任教师29人。教师中取得大专以上学历27人,1986年底前教龄满20年评聘为中学二级教师1人。教师达标率96.5%。

  汇报材料指出,该镇初中“四率”达标。四项指标中,入学率方面,全镇13—15周岁人口数599人,在初中以上学校就读583人,入学率97.3%;辍学率方面,学年初中在校学生556人,学年内辍学人数13人,辍学率23%;毕业率方面,学年初毕业班学生人数168人,实际毕业162人,毕业率96.4%;完成率方面,全镇17周岁人口178人,完成初中学业175人,完成率98.3%。

  汇报材料还对改善沙坝中学办学条件进行了说明。1995年至1999年,在原有基础上,沙坝镇投入56.9万元,扩建了六套教职工宿舍楼共504平方米。完善了学校校门、围墙、校道、篮球场、运动场等。沙坝中学校园建设布局合理,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离,校园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情况良好。

  五、沙坝中学获得英德市教育行政部门表彰奖励的荣誉

  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沙坝中学获得英德市教育行政部门表彰的荣誉主要有:获1998学年度英德市中学目标管理年终考评二等奖、1999年度英德市中学目标管理年终考评一等奖、2000年度英德市中学目标管理年终考评三等奖。

  六、沙坝中学教师个人获得的荣誉

  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多年来,沙坝中学注重教育教学管理,注重骨干青年教师的使用和培养,注重建立良性竞争制度,努力倡导并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一批青年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教育教学方面,1983年9月,刘仁德老师获评英德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授予单位为中共英德市(县)委、市(县)人民政府;1998年,刘建强老师获评“英德市优秀教师”,授予单位为中共英德市委、市人民政府;1999年,刘建强获评清远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授予单位为清远市教育局、清远市人事局。

  学科竞赛方面,何建珍老师获得英德市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物理科)三等奖,吴丽英老师获得英德市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语文科)三等奖。

  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刘海军老师代表英西南片区中学中心教研组,参加英德市师德师风演讲比赛,获得二等奖;

  教研教改方面,刘海军老师的教研论文《学生写作文,教师也下水》获清远市中语会优秀论文奖;

  业务拓展方面,1999年5月,刘海军老师代表沙坝镇参加英西南片区“成长·成才·成功”演讲比赛,并以第一名成绩代表英西南片区参加英德市总决赛,获得三等奖。

  岗位培训方面,陈阳修、刘学军、刘海军三位校长,分别于1992年10月、1997年10月、1999年10月参加清远市中学校长岗位培训班第二期、第六期、第八期脱产学习,均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书,为更好履职履责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七、沙坝中学开展的帮扶支教工作

  英德市是广东省国土面积最大的县级行政区域,国土面积5671平方公里。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之前,英德市有32个乡镇。因区位、地缘、经济、交通、历史、文化等多种原因制约,各乡镇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参差不齐。

  为改善各镇(特别是偏远山区镇)教育环境,培养当地教育教学师资力量,发挥市区(市直)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从1998年9月开始,英德市教育局安排英德市第四中学(现英德市英城街中学)结对帮扶沙坝中学、英德市第七小学结对帮扶沙坝中心小学。

  1998年9月,英德市第四中学派出两位支教教师,一位是物理老师林伟民,一位是数学老师邹荣军,分别挂任沙坝中学副校长、沙坝中学校长助理。同一期到沙坝中心小学的是市第七小学的黄永兴老师,挂任副校长。

  1999年7月,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结束后,林伟民、邹荣军返回市第四中学。同年9月,市第四中学改派地理老师何国桥到沙坝中学支教,挂任校长助理。

  应该说,这些到沙坝参加支教的市区老师,一是具备了良好的沟通能力,二是具备比较丰富的教学能力,三是带来了市区新的的教学信息,对紧密兄弟学校关系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他们与本校其他教师一道,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倾注了心血,作出了奉献,积累了山区基层工作经验,沉淀和提升了自己,对日后个人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八、沙坝中学历届毕业生人数

  特别要说明一下,本文关于沙坝中学历届毕业生人数的统计渠道,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根据学校初一级新学年入学人数报表(已遗失)整理;二是由该届亲历者(含班主任、毕业生)提供;三是综合相关亲历者、亲见者、亲闻者提供资料;四是综合各届毕业合照资料。




  九、沙坝中学四件很有社会影响的“大事件”

  沙坝中学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四件颇具社会影响的“大件事”。

  一是“英德中学零突破事件”。1989届毕业生、黎沙村委会的罗文英,在当年中考中,以优异成绩被重点中学英德中学录取,实现了该校自创办以来报考英德中学“零的突破”。后来,罗文英考取了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后曾在英德中学任教。

  二是“乱收费事件”。1995年,在完成“普九”达标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学校行政班子成员对学生相关收费政策理解不到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台凳费、图书资料费、新宿舍床铺费等列入学生收费范围,引发部分群众向上级投诉、举报。市专项调查组调查核实后,认定此举为“乱收费”,责令限期将所收费用全部退还给学生。值得注意的是,上级部门并没有再问责追责学校的领导责任。

  三是“设卡收费事件”。1999年9月,英德市有关部门提交了《1999年关于沙坝镇在学校设卡收费情况报告》。报告显示,沙坝镇政府为完成“两金两费”(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统筹费)征收,要求辖区中小学校在学生报名注册时,需凭沙坝镇政府出具的完成“两金两费”票据方可报名注册。

  四是“借款被告上法庭事件”。1995年7月至1999年8月期间,沙坝中学沿袭当时绝大多数中学“期末借钱、开学还钱”的做法,向多位相关社会人士私自借款用于学校开支,以解决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校日常运作、教师福利待遇等历史欠账和经费缺口。后来,因各种原因,沙坝中学背负了10多万元的债务,积重难返,完全不具备债务偿还能力。在双方协调无果的情况下,债权人向英德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沙坝中学如数归还借款。2000年3月9日,英德市法院不公开审理了此案。后来,经多方努力协调,沙坝镇党委、镇政府妥善处理了此债权债务问题,化解了不稳定因素。这再一次提醒我们,进一步加强学校经费预算使用,完善学校财务规范化管理,无论是在监督层面还是实操层面,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作者系清远市政协特约文史资料撰稿人、英德市政协文史委员)

  作者单位:中共英德市委宣传部
  通联:英德市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主楼829室
  电话:13631055789、0763-2239405
送鲜花(0)|扔臭蛋(0)
  写得好,内容真实详细。👍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权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请慎用你手中的评分权利!
AD广告
学校去过几次,好像是让人做木材厂还是牙签厂了,当时幼儿院还在,现在没有去过了,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了。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若想自己发表的主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请取个好标题。
比起现在的教育内卷,当年的都不是事
送鲜花(0)|扔臭蛋(0)
作者正宗沙坝人,文人 ,我的同齡人,我的中专同学的初中同学。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若想自己发表的主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请取个好标题。
写的非常完整,客观,详细,感觉自己也身临其境,也让我回想起了我以前母校,满满的回忆啊,这些应该都是80,90后的经历吧

提示:本帖最后由 广东浪子 于 2023-1-12 14:25 做过手脚,嘿嘿...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若想自己发表的主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请取个好标题。
AD广告
感谢以上楼主的关注!请问5楼是哪位壮士?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权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请慎用你手中的评分权利!
反正刘海军这名听过很久,但素未谋面,他也不会认识我。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权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请慎用你手中的评分权利!
谢谢分享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若想自己发表的主题得到更多人的关注,请取个好标题。
刘海军是英德的笔杆子,也是我的偶像
送鲜花(0)|扔臭蛋(0)

[公益] 权不可不用,也不可滥用,请慎用你手中的评分权利!
FANGAD1广告
JOBAD1广告
JOBAD
广告
需审核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选项 [+]打开

自动排版 预览一下 恢复数据 清空内容 [按Ctrl+Enter发布]
小提示:手机也能发帖 如何用手机发帖

声明: 小虫网所有帖子均由网友自行张贴,其内容不代表社区的观点和立场.
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经过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

发展建议 | 每天进步 | 举报制度 | 管理员:xiao
联系合作 - 咨询手机:(微信同号)张先生 QQ:8813510(注:合作)
公安部备案号: 441881020010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微信同号)